1.《水浒》中武松的评价,50字以内
人物评价:
在梁山好汉中武松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比较冷静、理智而且具备辨别是非能力的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
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杀死阎婆惜,出逃前往柴进府,在柴进府遇见了武松,那时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怒要打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大惊,纳头便拜。
扩展资料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武松
2.对武松作一个简要评价,(语言要简洁、概括,80字左右)
人物一出场的描写,武松显得并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使如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这从武松在柴进府上后期的待遇可见一斑。此时很难从武松身上看到豪侠之气的。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
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望采纳)
3.对武松的评价
1. 金圣叹: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
2. 金圣叹:不恁么理会五字,传出圣贤心性来,便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二语之未能具足受持不淫戒也。
3. 李卓吾:我道周公尚非弟弟,武松方是弟弟。
4. 王望如:武二为兄报仇,朝家自有王法,何至白昼提刀,呼邻作证,既杀潘金莲,旋杀西门庆,而自取罪戾若此?盖县尹久为西门庆穿鼻,受脏枉法,恬不知怪,武松料仇不得报,又不可不报,故奋然以杀虎之手杀人,虽性命有所不恤也。
5. 袁无涯:武松一味刚直,那得不使人敬仰;施恩专意款松,那得不为感激。
6. 余象斗:金莲以美肉与武松吃,则武松心不以色为念,全人伦之道,真义士也。武松听见后堂言有贼,蒙张团练(都监)待之厚,不知是[计],安肯不出救囗,人人皆如此矣。
7. **: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8. 夏志清:根据英雄信条,一位好汉如果感到自己或他的亲友蒙冤受屈,必须亲手伸张正义,而不依靠那拖沓多变的法律。武松就是这类好汉有代表性的例子。……尽管武松内心始终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却完全被描绘为一位令人敬重的朴素英雄主义人物,而不是以为具有内在复杂情感的人,我们之所以喜爱他,正因为我们在钦佩他时还染上了同情的色彩。
9. 浦安迪:小说在对武松和李逵的描述中都隐含深意,暗示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自称不近女色,却都在色欲方面有脆弱动摇的某些迹象。
4.对武松的评价
武松是个力、勇、智结合的典型。
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是武力的优胜;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是勇的象征;(连杀十几人,还要留下名字,确实需要点勇气。寒……)醉打蒋门神、化身为行者,都算是“斗争智慧”的体现。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水浒传中武松的星位排名。他是天罡正将,天伤星,所以他的一生,实际上占着一个“狠”字。
因此,相对于梁山好汉其他的一些将领,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的品性人格就偏低了一些。特别是他十分的“江湖”,不大会为人处世,因此在柴大官人家中不受欢迎,“有奶就是娘”,谁对他好,便只讲义气,不论对错。
替施恩出头、拜宋江为大哥,甚至在张都监家做亲随时,都有“报效”的心理活动。
5.鲁智深 林冲 武松 简要评价(任选一个)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
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
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
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花和尚鲁智深是一部《水浒》中最具光彩的好汉。
不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之一”,而只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是因为以在下的眼光来看,鲁智深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侠义精神的人。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如果拿金庸、梁羽生笔下的武侠人物的行事作衡量标准,那么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鲁智深是唯一可以入选新派武侠小说的人物。
再换一句话来说,就是:鲁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 在第二回中,鲁智深,准确一点说那时还应叫鲁达,一出场便是“大踏步”地走来。
仅这“大踏步”三字,就已预显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果然,从他的身影在水浒世界里出现以后,从打死镇关西,到大闹野猪林,一路散发着奋身忘我的精神:在酒楼上一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便立即对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那厮便来。”
被两人一把抱住好歹劝住后,又慷慨资助金氏父女,当晚回到住处,“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这种人间鬼蜮的龌龊行径在他那慷慨卤莽而又阔大的心地里无疑激起了如火的义愤(这种义愤在其他好汉身上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十分少见,他们更多的是一己的快意恩仇),终于,他愤然而往打死镇关西,从此踏上亡命之旅,上演了一出出如火如荼的壮剧;直到上了梁山,去少华山欲与史进等人会合时,一旦闻听史进被华州太守捉入狱,又立即不顾武松等劝阻,毅然孤身深入险地去行刺,以致身陷囹圄。这就是鲁智深,他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和他切身相关,关涉到他个人利害,而他无不慷慨赴之,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难怪,金圣叹评鲁智深为一百单八将中上上人物,又道: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说得真好。又如台湾学者乐衡军先生在《梁山泊的缔造与幻灭》一文里说到了鲁智深,有一段话,饱含着感情,说道: “鲁智深原来是一百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
从他一出场不幸打杀郑屠,直到大闹野猪林,他一路散发着奋身忘我的热情。……他正义的赫怒,往往狙灭了罪恶(例如郑屠之死,瓦官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们时感一己小利的局促(如李忠之卖药和送行)和丑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抢亲),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们对人性生出真纯的信赖(如对智真长老总坦认过失,如和金翠莲可以相对久处而无避忌,如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浒赋给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荣,是鲁智深那种最充分的人心。
在渭州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远去,鲁智深寻思着坐守了两个时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后,他劝周通不要坏了刘太公养老送终、承继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官寺,面对一群褴褛而自私可厌的老和尚,虽然饥肠如焚,但在听说他们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锅热粥,再不吃它——这对人类苦难情状真诚入微的体悟,是《水浒》中真正用感觉来写的句子。这些琐细的动作,像是一阵和煦的微风熨贴地吹拂过受苦者的灼痛,这种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样映照着鲁智深巨大身影,让我们看见他额上广慈的縠皱。
这一种救世的怜悯,原本是缔造梁山泊的初始的动机,较之后来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义疏财',鲁智深这种隐而不显的举动,才更触动了人心。水浒其实已经把最珍惜的笔单独保留给鲁智深了,每当他‘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
……” 是的,每当鲁智深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这话说得真好。还有一节,乐先生没有说明的是,花和尚虽疾恶如仇,却从无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也没有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个人行侠旅程里,从没见他的禅杖挥向无辜弱小,这在梁山众好汉中也属罕见。
总之,这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好汉,如果水浒世界里少了鲁智深,那么它在品格上将是一大降低。但是这里接下来要说的是,鲁智深形象在后来被接受的过程中,发生了作者始料不及的变化。
就是在后来一些人心中,出现了一个文化化的鲁智深,哲学化的鲁智深,再准确点说,就是狂禅化的鲁智深。 说到狂禅,这是个大题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在下这里只能粗略地说一下:狂禅是由南宗禅发展而来的,禅宗中土六祖惠能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认为人能成佛的根由全在自心,即心即佛,佛性就在你我心中。
6.水浒传武松的评价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个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人——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报恩义助施恩。
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同时,他也是个聪明人,并不是一味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看透世事黑暗,所以会走上反抗之路。
作为一个义胆侠客,武松除具备刚烈、正直的英雄本色外,还常常嗜酒如命、爱使酒性,甚至寻衅滋事。他血溅鸳鸯楼、再进十字坡,被孙二娘改扮成行者后的经历,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身上集合着许多英雄的特征,所以金圣叹称他为“天人”。
但他并不是真正的天人,而是地上的人。他也有人的局限性。
例如在景阳冈打虎这段文字中,施耐庵除生动地描写了他一波三折的打虎过程,表现了打虎的艰难,进而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外,还突出了他打死老虎之后的筋疲力尽,以至于当他看到伪装成老虎的猎人时,以为又见到老虎,心里产生了“我今番罢了”的恐惧,这一事件除展示了武松的勇猛过人、力大无比外,还反映了他的好酒、嗜酒,以酒为命的性格缺憾。但是正是从闪光点到性格缺憾的描写,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之处,让武松的形象更加立体化,有血有肉,外表内在细节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阅文章网 » 武松简短的评价(《水浒》中武松的评价,50字以内)